女大学生就业难 天平不平为哪般?

2014-05-29 08:23 来源:广西工人报 分享到:

  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727万人。庞大的应届生人数和2013年未落实就业的毕业生使2014年就业形势依旧不乐观。有人说“教育是促进公平的利器”,可在茫茫求职路上,我们发现同样得到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们似乎遭遇了更多的问题与阻碍。本报记者走访了南宁高校、人才市场、企业部门,与大家共同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面试遭遇尴尬问题,女大学生年轻不稳定

  案例

  广西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的小唐早早为求职做好了充分准备:高分成绩单、会计从业资格证、优秀学生会干部。小唐的职业目标是进入南宁当地银行工作。在银行招聘季,她满怀希望地投出了自己充实的简历,银行的of-fer如约而至。在初次面试中,小唐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得落落大方,观点头头是道,顺利进入第二次面试。没想到第二次面试时,HR知道她不是本地人后,问了她一个尴尬的问题:你对婚姻有什么看法。小唐回答目前自己没有结婚的打算,看情况而定。结果小唐并没有被这家银行录取,与她一同进入面试的男同学则拿到了录取通知。后来,被录取的男同学告诉小唐,和他一同被录用的女性,要么是已经结婚的,要么就是有稳定的本地男朋友。银行不想招太多不稳定的年轻女职员。小唐没想到自己没结婚就被打上了不稳定的标记,觉得很沮丧。

  点评

  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在招录员工时,HR除了考察个人业务能力外,还非常看重应聘者的稳定性。新员工的业务能力是可以后期培养的,但是没有企业愿意浪费资源培养不稳定的员工。HR在招聘时,会从应聘者的背景和言谈中判断他(她)是否有大量不稳定因素,避免造成公司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很遗憾,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年轻女性可能因为家庭、感情和异地求职等原因轻易离职。在这方面,男孩或者已经成家的女性比女应届生显得稳定得多。而且年轻女性在面试时对这方面问题的回答比较模糊,容易造成不稳定的印象,很难得到HR的青睐。“我建议面试时,对于背景、生活类问题,应试者回答要坚定明确,表现出自己的责任心与工作热情,这样给人的印象会更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优势。”黄女士说。像小唐这样因为“稳定”问题与职位失之交臂的女应届生们千万不要气馁,“任人唯贤”是优秀企业的用人原则,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掌握面试回应技巧,有准备的人才有资格得到理想的职位。

  职场应酬要喝酒,男生就比女生好

  案例

  小徐是同学眼中的“学霸”:司法考试一次过关,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法律辩论比赛,拿到双学位证书。可是这样优秀的小徐也有找不到工作的烦恼。她自曝在毕业实习时参加了所在单位的应酬。不会饮酒的她在觥筹交错间很不适应,有人敬酒也婉言谢绝。之后,她被同科室的大姐教育了一番:“以后你到单位或者去律师事务所都免不了应酬,不会喝酒惹客户不高兴怎么办?现在我们这个行业都喜欢招男孩,就是因为男孩能喝酒,能和客户谈好业务。”小徐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她认为找工作拼的是业务能力,和性别、会不会喝酒没有关系。可是,小徐将简历投给心仪的律所后,面试时,HR明确地问道:“你会喝酒吗,能不能参加律师事务所的应酬?”小徐回答:“可以参加应酬,但是不会喝酒。”HR表示会考虑一下,让小徐回去等通知。最后,小徐没能等来HR的电话。

  点评

  点评:许多女生都有这种困惑,在应酬中,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女生不宜过量饮酒,可应酬中饮酒又是必须的,这该如何平衡呢?很多人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其实应酬并不等于要喝酒。饭局上互相敬酒只是打破彼此隔阂的一种方式。相比男生,女生给人一种柔弱之感,同样的劝酒或谈及业务的话由女生说出来则更容易被人接受。女生如果不会喝酒不妨在饭局前多了解一下饭局上邀请的贵宾,准备几个适宜的话题或一些俏皮话,在大家无话的时候适时提出,化解尴尬。还可以掌握一些“推酒诀”,用言语巧妙地将话题引到他人身上,让自己少喝一点。一个健谈的人比一个只会喝酒劝酒的人更适合这种交际场合。在应聘中HR问及会不会喝酒,有时候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应聘者酒量如何,而是考察其对公司的责任感与奉献心。女应届生们对“喝酒”问题不要直接说能或不能,而是表现出自己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没有男生的好酒量,依旧能够参与到应酬中去。

  女应届生消极就业,错误就业观在作祟

  案例

  应届毕业生小雪和记者说,家里希望自己找一个轻松稳定的工作,工资多少不要紧,以后总要嫁人的,女孩子不要那么拼。记者又问及小雪自己的想法。小雪答道:“我自己对未来没有考虑太多,只要不做压力大,负担重的工作就行。但是现在轻松又稳定的工作不好找,名额都很少,都是和我一样的女孩子挤破头抢一个位置,竞争很大。”

  “不是我们不愿意聘用女性,年轻女孩待不长久的。”在人才市场工作的韦先生无奈地说。韦先生透露:很多求职者以为在人才市场工作清闲又稳定,每次招聘总能收到大批简历,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可人才市场员工编制少,工作人员每天除了窗口服务还有很多杂活,身兼行政、司机、水工、电工多职是常有的事。碰到组织考试,周末还要加班布置考场,准备考试用品,全天监考。工作时间不定,还要出差,薪酬也不高。很多年轻女孩来了之后发现这里工作不轻松,要么消极怠工,把事情推给其他人做,要么干脆辞职走人。年轻的女职员事假多,未来还有婚假、产假,人才市场本来就人手不足,女职员再请长假就是“雪上加霜”。

  点评

  像韦先生这样的用人心态并不少见,“年轻女性没耐性,不稳定”这一负面印象是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隐形“障碍”。初入职场的女大学生们还带着家里的孩子气、学校的书卷气,如果她们没有及时摆正心态,以合格的从业素质对待工作,遇到困难一味回避,“娇气”、“拈轻怕重”等负面评价就会随之而来,变成年轻的女大学生的就业阻碍。且令人担忧的是,现实中,像小雪一样抱非“轻松、稳定、假期多、离家近”工作不做的女应届生并不在少数。她们并未积极求职,而是想一边“啃老”一边慢慢物色“理想工作”。在这样的消极作用下,不合实际的求职愿望成了她们难就业的自身因素。

  岗位选择很重要,保持自信机会多

  广西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女大学生就业障碍是个传统问题。而女大学生在求职时遇到偏见与不公时,除了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外,还要从自身出发,不能改变社会就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就业技能。许多单位招聘时在同等条件优先男生是觉得男生更能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女生在体力上的不足可以从专业上补充,如果是选择了攻读建筑类或机械类的女生应该更加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摆正自己的心态。并且在课余时间多多锻炼以适应多种工作环境,如果你足够优秀,就有底气让用人单位择优录取而不是按性别录取。

  二、树立信心。女生在看到招聘信息上写的“只招男生”或是看到“需要经常出差”等要求的时候不要马上被条件吓坏,可以先试着投简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后录用的人才未必是预想中的。你的简历或许能让用人单位看到你的自信和胆量。只要你有着过硬的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是金子总是能发光的。

  三、寻找合适位置。由于女生性格上的优势,秘书、护士等职业对女性的需求量更大。所以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更多的应该估量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来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果一开始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可以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让自己的软实力得到提升,并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了解自己,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

  遭遇歧视不沉默,依法维权意识强

  在采访中,也有学生向记者询问,在求职时遇到歧视该怎么办。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女性公平就业有着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的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三条,凡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单位,不得拒绝招收女职工。

  长久以来,用人单位歧视现象隐形化,受害群体普遍沉默和司法实践取法难使得女大学生就业歧视案件很难维权成功。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女大学生温语轩向广州市越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投诉广州宝勒商贸有限公司就招聘过程中存在性别歧视,成功维权并获得赔偿。温语轩的成功对纠正招聘过程中性别歧视现象有积极意义。也鼓励了女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发现招聘单位存在用人歧视,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要忍气吞声,注意保存证据。可向当地工会组织、法律援助中心、新闻媒体咨询求助,整理材料向劳动部门投诉,证据充分,案情严重者也可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利益。当越来越多的女性重视自身权益的维护,维权案例增加也会反过来增进司法实践,推进我国妇女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细化,为女性创造更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

  结语

  随着国家重视和立法保护,现在的就业环境与过去相比,对女性就业的偏见、歧视少了很多。对于一些优先男性的岗位大多是考虑这个岗位工作比较辛苦,与其说是歧视女性,更像是对女性的一种保护。相比男性,女性心思细腻,善于沟通,所以也有很多职位是更青睐女性的。要真正做到就业公平,需要学校、学生、社会、用人方共同合作,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保障女性就业公平。(见习记者 余阳 实习记者 邓沛文)

编辑:QY001

相关新闻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