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试“童伴妈妈”为留守娃“补爱”

2015-11-05 09:06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7市州10县100村开展试点,每村配备一名专职“妈妈”,职责是发现问题、寻求办法

四川首试“童伴妈妈”为留守娃“补爱”

教育人士呼吁,无法代替真实母爱,根治要靠消除城乡发展鸿沟,改善农村就业环境

“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予以关注,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11月2日,谈及四川省刚刚启动试点的“童伴计划”,该省汉源县团委权益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但有关专家却对记者直言道:“母爱不可代替,再多的社会陪伴也不如唤回亲妈的守护。”

近几年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随之也产生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有数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全部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而四川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占比更为突出。10月28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携手共青团四川省委在四川率先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的“童伴计划”,其核心内容之一便是替留守孩子找“妈妈”。

据了解,“童伴计划”接下来会开展三轮试点,每轮一年,首批选取在四川省7个市(州)10(区)县100个村中,分别选聘培训一名专职“童伴妈妈”,同时建设和运营一所留守学生(童伴)之家,每名“童伴妈妈”将获得每年2.4万元左右的工作补贴,并匹配1万元活动经费,届时将有3.5万名农村孩子及其家庭从中受益。

根据网上公开的拟招聘条件,“童伴妈妈”需高中及以上学历,年龄19至55周岁,无犯罪记录,掌握汉语及当地少数民族语言,能保证合理的工作时间。中国扶贫基金会该项目负责人问会芳称,较高的文化水平方便童伴妈妈接受培训,并且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也可以及时反馈信息。

“聘请专职人员很符合实际,留守儿童工作内容繁杂,兼职人员毕竟精力有限。”四川汉源县本次有10个村落被划入试点范围,据该县团委权益中心负责人介绍,汉源县共有41个乡镇,其中超过一半位于中高山地上,地理条件决定了相当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环境还十分简陋,每年县群团中心都会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为留守儿童送关爱,或发放学习用品、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或选择部分学生开展夏令营,“这些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很有限,宏观工作的开展,对于孩子因父母亲情缺失而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很难被顾及。”

然而,每村标配一名“童伴妈妈”能够解决多少问题?以汉源县富林镇富塘村为例,该村0至18岁的孩子有137名,其中留守儿童有20名,1:20的“一对多”模式能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妈妈”般的陪伴吗?中国扶贫基金会该项目负责人问会芳对此回应称,“童伴妈妈”没有能力解决留守儿童因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和情感呵护缺位而产生的诸多问题,她们的职责是发现问题、寻求办法,从而推动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政策制定,“‘童伴妈妈’的作用在于弥补,而非根治”。

“在人伦情感方面,‘童伴妈妈’无法替代真实的母爱,再多的社会陪伴都不如唤回亲妈的守护。”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学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消除城乡发展鸿沟,通过强化制度保障,改善农村就业环境,让农村务工人员安心留守,让农村孩子告别留守的煎熬和期待。(记者 李娜 高柱)

编辑:QY001

相关新闻

四川维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