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保护毁了孩子 法官提醒:为子维权需要理性

2015-06-01 09:09 来源:北京晨报 分享到:
    原标题:过度保护毁了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受伤等情况,但一些家长爱子心切,对孩子过度保护。海淀法院法官结合案例提醒称,家长的这种行为极易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案例一 家长疏忽心理疏导

  孙女士从幼儿园接3岁幼子回家后,发现孩子私处有一针尖大的红点。孙女士认为是被幼儿园老师用针扎伤所致,随即联系幼儿园并一同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为针刺伤、已结痂。

  因园方不认可孩子在幼儿园扎伤,孙女士报案并起诉。在幼儿园老师和警察前往家中探望期间,孙女士多次让孩子指认是哪位老师扎伤他。同时,孙女士还通过网络对此事进行宣传。其间,孩子长期不愿见生人、拒绝上幼儿园,经医院诊断存在应激障碍。

  海淀法院山后法庭法官禹霖华表示,由于幼儿认知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孩子无大碍时,家长应首先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排除孩子因事件受到的恐惧、惊吓,通过理性的言行减小或消除事件对幼儿的心理影响。家长在媒体、警察面前让幼儿反复对“被老师用针扎”这件事进行指认,会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案例二 反复检查形成心理压力

  王先生幼子在幼儿园上课期间,被教室中两米高处落下的小音箱砸到头部,致其头皮上有一个1厘米长的伤口。

  王先生与老师一同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到医院时伤口已结痂。检查发现孩子并没异常反应。但一周后,孩子出现尿失禁、下肢麻木,王先生又带孩子进行头部CT检查,结果并无异样。此后两个月内,王先生因孩子多次出现尿失禁并称下肢麻木,多次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自事发后,王先生未再让孩子上幼儿园,孩子对幼儿园也产生了排斥心理。

  禹霖华称,家长在孩子仅受头表皮外伤的情况下,多次带着孩子检查,会导致幼儿对事态形成错误认识,认为自己受到了“极大伤害”,形成严重心理压力。一方面会造成孩子对幼儿园、对与陌生人交往形成排斥,另一方面会造成孩子生理上的不正常,比如失眠、尿床等。

  案例三 过度维权造成不良影响

  暑假期间,李女士给正在上高一的儿子小明办理了某教育机构的夏令营活动。活动期间,小明与同学开玩笑引发争执,胸口被对方推了一下。老师发现后随同家长带小明去医院检查,结果一切指标正常,只有轻微软组织伤。

  此后,李女士对教育机构不依不饶,要求免除夏令营费用,并要求小明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沉默,不要多说。教育机构为了自己的声誉,最终与李女士达成了和解。

  对此,禹霖华认为,小明作为高中生,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认知能力和是非观,在仅受软组织伤的情况下,家长让孩子保持沉默并以不正当的方式对教育机构提出要求,致使教育机构妥协,虽然在金钱上占了便宜,但是对孩子成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导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依赖的心理以及不健康的人格和不正当的价值观。

  法官提示

  理性维权避免过度保护

  针对上述三个案例,禹霖华表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磕绊”在所难免,但现实中一些家长在维权时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反应,这种不理性行为不仅会造成对孩子的二次伤害,还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养成。

  当处理孩子的问题时,家长应该理性维权,这样可以尽快修复孩子遭受身体、心灵上的创伤。

编辑:QY001

相关新闻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