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程变更惹争议,您会怎样维权?

2015-07-29 14:24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调查说明

暑假期间,学生放假,不少家庭举家出游;这个时期也是气候变化多端的季节。东南沿海台风暴雨袭扰,山洪泥石流多发,往往影响出游者的行程,也容易发生纠纷争议。以致媒体渠道、微信朋友圈常常有愤怒维权的事例传播。深圳暴雨,机场设施遭损坏;“灿鸿”来袭,游客滞留险处不愿撤离。因此,出游时节,遇到各种情况,如何处置?如何保障安全?如何对待纠纷?哪些是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哪些是游客应该具有的文明态度?为此,我们进行本次“旅途行程有变化,如何文明处置”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在线方式,按照调查内容的特征,样本配额为: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城市各占25%;男女性别各占50%; 个人月收入为8000元及以下占25%,8001-12000元占30%,12001-20000元占30%,20000元以上占15%; 样本的年龄配置为,20岁~35岁的占40%,36岁~50岁的占40%,50岁以上的占20%。

调查显示,有近6成受访者表示有过出游行程改变的遭遇;近5成受访者表示,台风等气候因素造成的行程改变能够获得理解;有超过5成的受访者表示,在发生争议纠纷时,协商是第一选择。

行程变化是常态

提要:6成受访者遭遇过行程变化困扰

9成受访者认为行程变化是常态

暑假不同于寒假,寒假是连着春节,家人团聚过大年,买张车票就行了。暑假有近2个月的时间,合家出游,是不少家庭的早就计划好的选择。出门在外,常常有变化,打乱原来的好计划显得扫兴。不久前陈女士带着女儿与朋友一起去临安,刚到目的地,恰遇台风警报,无奈从山上下来,想想台风暴雨可怕,第二天就赶回上海。母女俩很“哇塞”。

瓷板画家钱先生,6月从上海回景德镇,早晨赶到浦东机场,得知南方暴雨,飞机没有飞来,航班取消,航空公司让他第二天再来。次日再去,依然航班取消。钱先生很气愤。风暴无法预期,航班取消你们应该短信通知我啊。

出门的行程发生变化的几率有多大?

本次调查发现,有58.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出行遇到过行程变化的困扰。

今年5月发布的《2014年全国民航航班运行效率报告》显示,近年来民航航班日渐繁忙,而航班正常率呈小幅下滑趋势,2014年正常率为68.37%。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指出:“一年中航班正常率最高的是3月份,最低的是7、8月份。”影响航班准点率的原因,正是7、8月间的天气。

本次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出门在外,行程发生变化是正常的现象。有过半的受访者表示,行程变化要看原因;近3成受访者表示,变化很正常;表示行程变化是不正常现象的有3.7%。即9成受访者把行程变化看作常态。(见表1)

受访者薛先生表示:“无论什么原因,行程发生变化,总不是愉快的事情。如果有要紧的事情,误点要造成损失。”

影响行程原因是什么

提要:气候变化、航班延误是最大原因

与他人发生纠纷影响行程难理解那么,影响受访者行程的因素有哪些呢?有47.6%的受访者表示,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等气候因素是行程变化的最大原因;45.2%的受访者表示,航班延误、取消是影响行程的重要原因;17.1%的受访者表示,安全因素(战争、骚乱、传染病等)是影响行程的因素。16.9%的受访者选择的是旅途发生交通事故;16.6%的受访者选择的是自身准备不足,导致行程发生变化;8.9%的受访者选择的是旅行社擅自改变行程。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因素的出现,是在中国人出境游日益增多的今天才出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各种影响安全的事件,让中国人在那里的行程发生变化,甚至终止行程的事情也有出现。近年来我国派专机撤出华侨及游客也有发生。

那么,在影响行程的众多因素中,哪些是受访者能够理解的,哪些是受访者认为不能接受的呢?台风暴雨等气候因素得到超7成的受访者理解;安全因素得到超6成受访者的理解;旅途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因素得到超3成的受访者理解;航班延误得到近3成受访者的理解;而出行与他人发生纠纷影响行程的只有1.9%的受访者表示理解。(见表2)

显然,造成行程改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部分受访者对此也能够理性对待,甚至会认为这是一种常态。但是,就是被认为是常态的状况下,为什么会出现愤怒维权的现象呢?

愤怒维权折射社会心理

提要:超5成受访者选择协商解决争纷

敷衍了事最容易激起受访者怒火

既然受访者认同出门在外行程变更是常态,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争执冲突、毁坏物件的事例出现呢?或者说受访者“愤怒维权”的现象屡屡发生呢?

那么,在出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纠纷的时候,受访者的第一反应或态度如何呢?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大部分受访者愿意采取平和的方式解决争议或纠纷,52.3%的受访者表示,首先会采取友好协商的方式;49.8%的受访者表示,会保存好所有单据,先协商,协商不成,再投诉,总有一个说理的地方;26.5%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损失不大就算了;有20.9%的受访者表示,即使遇到自己的同伴情绪激动,自己也会加以劝阻。

调查还显示,有21.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当场提出异议,并要求当场处理解决;有15.5%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有人领头维权,自己一定会积极追随;有13.2%的受访者则表示,遇到纠纷,自己会组织同伴一起行动。

有9.2%的受访者态度坚决,认为,只要有一分道理,也要“磕到底”,哪怕是打架也不能输。(见表3)

综合调查数据,受访者认为,出现“愤怒维权”原因主要有:

1、相关责任方无视公众利益,且态度简单粗暴。

2、相关处理部门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怕事求全,导致处理结果不公平。

3、缺乏公开透明的处理依据。

4、现在的社会老实人吃亏。

5、法不责众,过分一点不要紧。

就社会心理的角度而言,什么情形下的人容易动怒呢?65.7%的受访者认为,首先是遭遇到不公平,且相关处理人员敷衍了事,态度粗暴;45.0%的受访者认为,屡次在同一机构遭遇同样的问题。

当然,也有相当部分的受访者坚决反对“愤怒维权”。44.8%的受访者认为,动不动就愤怒且动粗的人素质比较差;40.3%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个人压力太大,容易出现愤怒过头的现象;36.9%的受访者认为,维权过头违法了,也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文明处置争议需要共同努力

提要:希望协商能够解决更多问题

愤怒维权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其实,现实社会中,出门在外,每天都会有争议、纠纷发生,大多数的争议和纠纷都能悄然解决。本次调查显示,有4成受访者认为,友好协商常常能够解决争议问题;有38.8%的受访者表示,友好协商能够解决部分问题;认为协商常常不能解决问题的约占1成。(见表4)

受访者陈先生表示:“愤怒维权导致的争吵、谩骂、肢体冲突和毁坏器物,尽管概率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影响很坏。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揣测、谩骂、起哄等推波助澜导致事态恶化。在这方面,相关的服务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引起重视。特别是服务有不足的企业更应该有危机意识。而维权的旅客也需要有文明素养,遇事能够平和处置。”

受访者朱女士认为:“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共识,就是在市场经济的状态下,出行这个链条中的所有环节,从出行者、各个企业的经营者,还有管理者,绝大部分都是愿意把自己的环节处理好的,也就是善意的。如果有经营者把大部分客户视作刁民,反过来,有消费者把大部分企业视作奸商。那么,消费者的旅途是很累的,经营者的服务一定是不成功的。我们现在的交通、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良好,老百姓的旅游出行兴趣高涨。很明显,这不是奸商和刁民支撑起来的,是合法经营者和文明的旅客共同努力形成的。如果我们看到这一点,在发生争议纠纷时,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相互信任的基础。”

旅途愉快是一句祝福语。我们祝福旅途顺利。也希望人们得到周全的服务,更希望,在各种各样可知未可知的因素作用下,如果你的行程发生变化,将有一个平和的处置过程。平安顺利,人人祈盼。

编辑:QY001

相关新闻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