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新大集团:让每个农民工都有提升的能力

2014-06-18 09:19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让每个农民工都有提升的能力

——胜利新大集团关爱农民工纪实(二)

  5月18日周日晚7点,今年35岁的王宝山又一次准时来到胜利新大集团延安分会场的会议室,参加公司总部组织的集体学习。而像这样的学习,他已经坚持了4年,每个周末的晚上都“雷打不动”地参加。

  作为从外地来这里工作的农民工,王宝山非常珍惜每次的学习机会,总是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

  对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升其素质水平,这是新大集团多年来的追求和做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个农民工都有提升的能力,不遗余力助他们成长成才。

  公司始终坚持把培训当成是最大的福利,坚持每周集中学习,每月一次安全知识培训,促使农民工知识面的拓宽,素质的提升。另外,集团还采取“走出去”的学习办法,到海尔、青啤、伊利等知名企业以及晨鸣、方圆、科瑞等优秀企业参观学习,开阔农民工的视野。

  说起培训学习,来自当地的农民工张苏苏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从排斥学习,受到挫折,到热爱学习,终于成长为学习标兵,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

  今年27岁的张苏苏,2008年来到新大集团高压管件生产车间当学徒工。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一开始就认为,俺就是来干活的,干好活就行了,还学习个啥,费那个劲有啥用。就是这样的思想,让他在工作上吃了亏。高压管件车间生产有一套程序流程,每次开工前,车间主任都会把流程表挂在机器显眼的位置,便于职工操作。而每次小张都心不在焉,看不进去。

  一次,由于不注意下料流程,结果他放错了料源,幸亏工友反应及时,及时改正了料源,才没有酿成大错。这次,车间主任和工友都对他提出批评意见,他也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这才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此,小张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次学习都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业余时间也看起了与工作有关联的专业书籍。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他已经是高压管件车间的主任了。如今,他每次给青工上学习课,都说,学习太重要了,没有知识太可怕了,大家一定要利用公司良好的培训环境,好好学习。

  除了常规学习培训外,公司的培训,还有许多值得农民工更叫好的做法:那就是,遵循发展规律,满足成长需求,创新培训形式,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富有新大特色的人才培养环境。

  ——借鉴向日葵向着阳光,永远上进的象征意义,实施了“向日葵计划”,培养基层后备人才。公司从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入手,纵深推进培训内容,强化岗位技能考核,按照成绩有针对地选拔排名前30%的基层农民工培训第二技能,考核合格者发放岗位技能证书,目前已掌握多技能的农民工有200余人,有的农民工已经拿到4个岗位的技能证书。这使得一大批农民工从单一技能走向一专多能,部分优秀农民工还走上了基层管理岗位,实现了“不让一个农民工掉队”的承诺。

  ——借鉴常青藤蓬勃向上、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特性,实施了“常青藤计划”,培养中层农民工骨干人才。“夯实中层,健康发展”是新大集团的不懈追求。改制10年来,坚持每周组织一次中层干部集中学习培训,拓宽思路,提升能力。同时每年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海尔、青啤、张裕、蒙牛、伊利等企业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回来后分板块组织座谈体会,结合自身找差距,提升了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

  ——借鉴红高粱的精华主要集中在穗头的象征意义,实施了“红高粱计划”,培养关键岗位人才。公司结合发展实际,提出培养“百名人才”的目标,为关键岗位培养接班人。对表现突出的基层农民工管理者,请他们参加总经理办公会、年度务虚会以及月度生产经营分析会等,让他们谈公司的发展前景,谈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和办法,把优秀人才适时调整到关键岗位。对入职半年以内的农民工,公司设置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6个组别,建立横向考核机制,实行“二次”招聘、专项考察,将表现突出的农民工充实到关键岗位。

  除了实施多种培养计划外,新大集团还不间断加大对每一名员工的培训力度。10年来,集团通过设立培训学校、举办营销培训班等方式,时时强化全员生产技能及管理素质,每年每人的培训费在千元以上。董事长吴永太认为:“作为一家改制企业,就要把每位农民工当作一笔财富,让他们时时学习‘充电’,不断提高素质,保持昂扬向上的活力。”

  吴广清,新大的一名普通农民工,只有初中文化。然而,在2012年3月,他被公司外派到哈萨克斯坦从事高压玻璃钢管道的现场施工,面对语言不通、天气恶劣等困难,小吴全力以赴开展工作,选出最佳施工地点,历时3个半月,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赢得了外国同行的赞誉。问他成功的原因,小吴的回答很干脆:“是新大培养了我,让我有了发挥作用的本领。”

  新形势下,玻璃钢作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国内外市场朝着大型化、专业化、高科技化发展,新大更加重视对农民工的技术培养,让农民工成为一支稳定而有素质的新产业大军。由此,公司通过“师傅带徒弟”、“岗位技术练兵”等方式,搭建农民工学技术的平台。组织农民工上岗前培训,重点进行安全和技能培养,考试合格后录用并持证上岗、安全上岗。

  10年来,新大先后有100多名农民工成为施工队的工地主任或是工业园里的车间主任,集团公司副书记、工会主席李素霞说:“许多农民工具备优秀的特质:纯朴、好学、能吃苦、性格坚毅等。我们就是要提供一片沃土,让他们不断进步。”(中工网记者 孙覆海 通讯员 刘新路 张磊)

编辑:QY001

相关新闻

51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14000428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川新备13-000057